2025年,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“兆瓦闪充”技术浪潮瑞和网,车企争相推出充电功率超1兆瓦的快充方案,将“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”从实验室推向量产。
快充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“油电同速”,即充电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。这一技术的突破背后是电网、电池、车、桩等多重技术的创新。
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兆瓦级闪充技术的突破,源于其对材料微观结构的革命性优化。新一代超充石墨搭载功能化包覆层 ,可有效提升离子界面转移速率,并增加离子通道,使产品具备兆瓦级闪充能力瑞和网,可在短时间内为设备充入大量电量,大幅缩短充电时间。这种创新设计打破了传统石墨材料的离子传输瓶颈,为高功率快充提供了材料基础。
截至 2024 年底,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方面已有授权专利 334 项,其中国际专利 8 项,国内发明专利 225 项。这些专利覆盖了从材料合成、结构设计到工艺优化的全流程,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。以快充技术为例,公司在高倍率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、界面修饰技术、循环稳定性优化等关键环节均拥有核心专利,为技术商业化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展开剩余37%目前,杉杉股份高能量密度 6C 超充动力负极、数码用 6C + 极限快充负极等产品已批量供应全球头部电池企业,3C快充硅匹配石墨也已量产。快充产品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,实现了快充产品体系的代际领先。
2024 年公司人造负极材料蝉联行业榜首,快充产品在下游应用份额保持领先。在动力锂电池领域,其 6C 超充负极材料在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渗透率持续提升,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快充电池的核心材料供应商;在消费电子领域,数码用 6C + 极限快充负极材料占据全球主要数码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份额,为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快充功能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新能源汽车“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”的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,驱动高倍率、高容量等负极产品加速迭代瑞和网,杉杉股份快充技术正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。
发布于:江苏省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